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项任命
推荐阅读:重回1980年去享福、诡异降临:开局拥有万亿冥币、鳏夫的文娱、请叫我幻仙、木叶的词条系忍者!、我是反派,不是恶魔、无上丹尊萧长风、开局移植妖魔心脏,成为绝世凶物、影视都市从四合院开始、普罗之主、
第2095章太宗篇42三项任命
“臣王玄真奉诏觐见,陛下万安!”垂拱殿内,前武德使王玄真满面肃重,向高居御座的皇帝刘旸行大拜之礼。
“平身!”
“谢陛下!”
居高临下地审视着王玄真,不知此人心理活动如何,但面上总是从容的。刘旸淡淡然地问道:“你赋闲在家也有一年多了吧!”
“回陛下,正是。”王玄真心思微动,恭敬地应道。
“可有怨气?”
“陛下明鉴!”听皇帝这么说,王玄真当即郑重地表示道:“臣本居是非之地,陛下恩免,实为拯臣于泥潭,一番关怀爱护之心,臣感激涕零,如何生怨?”
王玄真的解释,让刘旸笑了笑,语气轻松了些:“赋闲这些日子,在做什么?”
“回陛下,臣在龙门镇外置办了几亩薄田,闲来不过读书、行猎、耕地、种菜罢了。”王玄真答。
龙门镇在洛阳以南,伊水河畔,距离京城并不远,王玄真选择这么个地方休养,显然是身在山野,心念朝堂。
对此,刘旸当然能够体会得到。表情一肃,不再寒暄,刘旸凝视着王玄真,道:“刑徒营的处置,你做得不错,对结果,朕很满意!”
就在雍熙四年夏,经过三年多的努力,王玄真方将刑徒营的改革勉强完成。结果是,曾经遍布大汉诸道州,以数十万计的刑徒营,完成了大瘦身,包括新增加的蜀乱叛民在内,在王玄真主持下,三年多的时间内,朝廷一共朝西北、东北及南方诸封国移民了四十多万人。
且不提这个过程中有多少利益交换,又发生了多少残酷与悲情,但刑徒营这个大汉帝国躯体上的“毒疮”,却从事实上被缩小、缓解了。
彻底解决是不可能的,只要刑徒营还在,那就永远不可能解决。即便经刘旸授意,在王玄真的整顿下,已经在制度上、管理上尽可能地多一丝“仁性”,但是,只要这项制度存在,该有的问题依旧会有,只是情节轻重罢了。
像这种皇帝关注的情况下,各地管理刑徒营的职吏自然会收敛一些,刑徒们的日子自然会跟着好过一些。然而,一旦上边注意力转移了,那么獠牙利爪也必然重新张开。
至于废除刑徒营制度,刘旸不是没有考虑过,但最终还是按下了这个念头。实事求是地讲,刑徒营对大汉刑事处罚是一项重大补充,同时朝廷也需要这么一批廉价的可以任意消耗使用的劳动力,修桥铺路、开山采矿、挖渠固堤,这些苦活累活赃活危险活,永远是缺劳力的。
另一方面,经过这么多年发展,刑徒营中,可不只是犯罪的大汉官民,更有诸多不服王化、叛乱生事的部族、蛮民乃是邪教徒。从一定程度上讲,刑徒营的存在,几乎是大汉帝国肮脏、污浊罪恶、黑暗的集中地,是阳光下的阴影,盛世清明背后的垃圾场,对于维护帝国统治,维持社会治安,有着巨大作用。
经过刘旸君臣的操作,只不过是向各封国进行了一次“排污”罢了,刑徒营的规模一减下来,既方便控制、管理,也让皇帝不再寝食难安,时刻要担心又发生一起刑徒营暴乱。
当然,一直以来,刘旸顾虑的绝不是简单的刑徒营乱,那并不容易成事,而是担心牵一发而动全身,怕与地方积弊勾连爆发,蜀乱已经给了一个极其深刻的教训。
而通过对刑徒营的改革处置,王玄真这个特务头子也终于获得了刘旸的信任,至少肯定了他的能力。
这是一个干才,不仅能到位地领会上意,做事雷厉风行,却也不失灵活。也就能理解,当年在其叔父王寅武倒台之后,没几年,世祖便又让此人担任武德使,这可是一个有“政治缺陷”的人。
“你在武德司效力二十五载,一向勤勉,克己奉公,朝廷也一直没有进行多大犒赏!”殿内,看着王玄真,刘旸缓缓道:“朕赐伱钱五十万、锦缎百匹、御马两匹、御用瓷器一套,另加特进!”
“臣拜谢陛下隆恩!”闻言,王玄真当即跪下,再稽首谢恩。
皇帝赏赐的这点东西,于权贵之间而言,实在不算什么,但是重点显然不在物质上,而皇帝的认可与态度,这才是长久富贵荣华的保证。
刘旸则继续道:“放你这样一个干才赋闲,朕都觉得可惜。你也歇得够久了,该出来为朝廷效力了!”
一听这话,即便城府深如王玄真也不由心头泛喜,再没有比官职与权力更实在的东西,因此,再叩首,一副死心塌地的模样:“陛下但有所命,臣在所不辞!”
对其表态,刘旸脸上没有丝毫笑意,说道:“江南道布政使樊知古辞世了,你去江南接任!”
闻言,王玄真不由愕然,他怎么也没想到,刘旸竟然会安排他这样的差事。但旋即,便是狂喜,且不提江南道在大汉经济版图上日益凸显的重要地位,就从武德使到布政使这种身份的转变,其中蕴含的恩典与机遇,就不是旁人所能理解的。
若说对刘旸一点怨气也没有,那是扯淡,王玄真又不是什么圣人,但就在此时此刻,他“忠诚度”几乎瞬间点满。
不过,强大的心理素质让王玄真表现得很克制,叩请道:“陛下以如此重任相托,臣感激不尽,只是臣才德浅薄,恐难当重任。何况,臣若履任,只怕朝中非议大起,徒令陛下为难”
“故作谦辞的话就不要在朕面前多说了!”听其言,刘旸略显强势地道:“你若没有这个能力,朕也不会用你!至于朝廷非议,朕是否会为难,那是朕的事情,与你无干!
去江南,也不是让你去享受那里的风花雪月!江南乃东南之盛会,漕运之起点,对国家之重朕就不多讲了。
如今,朝廷多项改革,仍以吏治为先,并且由全面铺开,改为针对改革,江南道便是重点整治地区。
对于江南道的情况,你在武德司时,恐怕了解得也不少。贪腐哪里都会有,只是富裕的地方更加容易罢了,你去江南道,替朕把前面几年朝廷未能顾及到的地方,再仔细清理一遍。
吏治、法治,还是得不断刷新才行!另外,江南道的商业日益繁荣了,商税在逐年增加,但官商、权钱勾结的行为也是日益猖獗。
民间因为商业之争,聚众械斗,杀人害民的情况,更是层出不穷,严重阻碍商业秩序的正常运转,干扰士民百姓的安定生活,必须予以严惩
尤其是上海县那边,朕听民间传闻,说上海商人多,商品多,松江底的沉尸也多。能够传出这样的说法,朕不相信是毫无根据的,其中必有弊症,还有苏秀二州之间的矛盾,都给朕好生整顿。
朕再给你三年时间,三年之后,朕要看到成效!”
皇帝都这般说了,王玄真自然也不再故作矜持,当即拜倒,又是一番立誓保证,定然尽忠职守,整顿江南乱象,不负陛下托付与信任云云。
而可以想见的,对王玄真的任命宣布之后,朝堂之上是何等反应,轩然大波,一片哗然。自上而下,几乎没有不表示反对抑或异议的,对于各路人马来说,不只是江南道这么一个肥缺没了,更重要的,还是王玄真的出身因素。
什么时候,武德司的鹰犬爪牙,也能衣冠博戴,堂而皇之出现在大汉朝堂,受封疆之任,与众多贤并列为伍。
然而,不管争议有多大,皇帝诏命已下,都不容更改,刘旸也没有收回成命的意思,再多的不满,都得生生憋回肚子里去。
而整个过程中,有一个人则稍显尴尬,那便是宰臣、吏部尚书慕容德丰。不管是从哪个立场来讲,慕容德丰都是反对王玄真江南道布政使之任,但是从头至尾,他都没有真正的发言权,皇帝甚至无视他的意见。
或许只是单纯的对事不对人,但对于一个吏部天官来说,即便只是个例,也绝对不能放松警惕,倘若连人事组织的权力都弱化了,那就相当于他这个宰相最重的权威被削弱了,不是一个好兆头。
雍熙五年冬十月,大汉南疆,偏远的安南道,发生了一件大事,真腊军队于十月初三突然犯境,攻破边境小城邑文阳,又东渡罗伦江,克日落县。
至十月十五日,真腊军队已经攻破雾湿岭,侵袭安南道南部沿海地带,攻略驩州,几乎从陆上将安南道与南部州县及林邑国截断。
同时,在安南中北部地区,又洞蛮部民连叛,祸及州县,其中有诸多土著部族酋长,长期不满大汉的统治,如今纷纷举乱,背后显然也有真腊过的策动。
这真腊,竟是失了智一般,彻底与大汉杠上了
对于真腊国突然之犯境,朝廷这边自然是震怒不已,没有多少异议,朝堂之上迅速达成共识,必须要严厉打击。多少年了,从来只有大汉去打别人,何来外国主动挑衅,还是中南半岛上的“蛮夷”国度。
雍熙时代的大汉虽然致力于内,然一旦遭到外部入寇,那战争机器也能迅速开动起来。
打是一定要打的,但如何打,派谁打,打到什么程度,却还经过了一番细致的讨论。区区真腊,还不值得大汉过于重视,只是因为其悍然挑衅,一下子将朝堂的目光吸引了。
因为在议定平叛人选时,有一个人主动请缨了,皇长子、汝阳郡公刘文涣,倘若与夺嫡事务联系起来,那么即便只是西南边陲的一场“小冲突”,也能变成朝堂上的大事,成为各派势力的角力场。
慕容氏那一派人,当然是坚决反对此事,理由很简单,兵者国之大事,不可不察,皇长子并无领军之经验,且西南小乱,遣一良将即可,何需让千金之子,坐于垂堂
与之针锋相对,赵氏自是努力争取,有另外一套说辞,刘文涣有过安西之行,又在军中观摩历练过,至于经验的缺失,则一上将辅助即可。另一方面,有皇长子统帅出征,也能鼓舞士气,表明朝廷对安南的重视。
两派人马各执己见,声势之大,仿佛又要重现雍熙元年那场激烈的争储风波。而这种以军国大事作为争储战场的行为,显然惹恼了皇帝,一番霹雳板子下来,两方再度消停了。
不过,对于刘文涣主动请缨,前往安南平叛却敌,刘旸在经过一番仔细的斟酌后,最终决定,让刘文涣去试一试。或许,刘旸是想到了当年世祖让他上战场、做统帅的故事。
雍熙五年冬十月二十,皇帝下诏,以皇长子、汝阳郡公为征南大元帅,调集云南、两广、安南四道五万大军,以制真腊之乱。
随着这道诏命的下达,在雍熙五年的这个冬季,几乎整个中南半岛都陷入到战火纷飞的动荡状态之中,因为不仅仅是朝廷与真腊国之间的角力,周遭的林邑、临海诸封国,乃至正在抵抗刘文海入侵,以及已然被灭的直通国余孽,都参与了进去。
基本可以分为两大阵营,其一自是大汉,其二则是以真腊为盟主的中南半岛土著邦国。
甚至于,随着时间的推移,动荡甚至蔓延到南洋,至少齐王刘昀的北金洲是起了数次土著叛乱。
“寇准,平心而论,朕是真不怎么喜欢你!”垂拱殿中,刘旸冷冷地盯着跪伏在御前的襄州知州寇准。
自从元年那场政治投机,寇准也基本在襄州度过一整个任期了,此番回朝述职,其他部司基本都过关了,也接受了几名宰相的察问,偏偏在皇帝这里,被晾了几日。
如今方陛见,就面对皇帝这样的发言,即便是寇准,也不由心惊胆战,叩首不已:“臣惶恐!”
“你可知道为什么?”刘旸淡淡地问道。
寇准深深地低下头,道:“臣才浅德薄,不堪入圣人之目!”
“呵呵!人皆有长短,朕岂以此好恶?”刘旸嗤笑了一声,道:“而况,你寇准若是才干不足,朕岂会同意以你为襄州知州。朕听了你的考核汇报,襄州五年,一改积弊,政通人和,路不拾遗,这是庸才能做到的?”
“总是你这个人,机心太重,胆子又太大!”刘旸感慨着说道:“朕是既欣赏你的刚直果断,敢于任事,又厌恶你不知分寸,得寸进尺!”
“臣惶恐!”寇准再拜,嘴上身体都是这般表现,但心里究竟如何想,实在难为人知。
而刘旸却没有与之多探讨的意思,直接道:“关于你下一步任命,想来你也听说了,不用惊奇,就是安南道,同时兼任南征大军粮料使。
安南有今日之乱,固然有真腊突袭之原因,但当地军政职吏长久以来的懈怠,失了警惕,也是重要原因。
你素来雷厉风行,朕希望你到任之后,能给安南带去一股新风,还大汉南天一片安宁永固.”
“陛下信重,臣唯有结草衔环以报。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臣必不负陛下所托!”当最后的任命落实下来,寇准狠狠地叩头道。
雍熙五年冬,37岁的寇准,成为了大汉最年轻的布政使,即便只是安南道这等大汉最末流的道司。
www.bq46.cc。m.bq46.cc
“臣王玄真奉诏觐见,陛下万安!”垂拱殿内,前武德使王玄真满面肃重,向高居御座的皇帝刘旸行大拜之礼。
“平身!”
“谢陛下!”
居高临下地审视着王玄真,不知此人心理活动如何,但面上总是从容的。刘旸淡淡然地问道:“你赋闲在家也有一年多了吧!”
“回陛下,正是。”王玄真心思微动,恭敬地应道。
“可有怨气?”
“陛下明鉴!”听皇帝这么说,王玄真当即郑重地表示道:“臣本居是非之地,陛下恩免,实为拯臣于泥潭,一番关怀爱护之心,臣感激涕零,如何生怨?”
王玄真的解释,让刘旸笑了笑,语气轻松了些:“赋闲这些日子,在做什么?”
“回陛下,臣在龙门镇外置办了几亩薄田,闲来不过读书、行猎、耕地、种菜罢了。”王玄真答。
龙门镇在洛阳以南,伊水河畔,距离京城并不远,王玄真选择这么个地方休养,显然是身在山野,心念朝堂。
对此,刘旸当然能够体会得到。表情一肃,不再寒暄,刘旸凝视着王玄真,道:“刑徒营的处置,你做得不错,对结果,朕很满意!”
就在雍熙四年夏,经过三年多的努力,王玄真方将刑徒营的改革勉强完成。结果是,曾经遍布大汉诸道州,以数十万计的刑徒营,完成了大瘦身,包括新增加的蜀乱叛民在内,在王玄真主持下,三年多的时间内,朝廷一共朝西北、东北及南方诸封国移民了四十多万人。
且不提这个过程中有多少利益交换,又发生了多少残酷与悲情,但刑徒营这个大汉帝国躯体上的“毒疮”,却从事实上被缩小、缓解了。
彻底解决是不可能的,只要刑徒营还在,那就永远不可能解决。即便经刘旸授意,在王玄真的整顿下,已经在制度上、管理上尽可能地多一丝“仁性”,但是,只要这项制度存在,该有的问题依旧会有,只是情节轻重罢了。
像这种皇帝关注的情况下,各地管理刑徒营的职吏自然会收敛一些,刑徒们的日子自然会跟着好过一些。然而,一旦上边注意力转移了,那么獠牙利爪也必然重新张开。
至于废除刑徒营制度,刘旸不是没有考虑过,但最终还是按下了这个念头。实事求是地讲,刑徒营对大汉刑事处罚是一项重大补充,同时朝廷也需要这么一批廉价的可以任意消耗使用的劳动力,修桥铺路、开山采矿、挖渠固堤,这些苦活累活赃活危险活,永远是缺劳力的。
另一方面,经过这么多年发展,刑徒营中,可不只是犯罪的大汉官民,更有诸多不服王化、叛乱生事的部族、蛮民乃是邪教徒。从一定程度上讲,刑徒营的存在,几乎是大汉帝国肮脏、污浊罪恶、黑暗的集中地,是阳光下的阴影,盛世清明背后的垃圾场,对于维护帝国统治,维持社会治安,有着巨大作用。
经过刘旸君臣的操作,只不过是向各封国进行了一次“排污”罢了,刑徒营的规模一减下来,既方便控制、管理,也让皇帝不再寝食难安,时刻要担心又发生一起刑徒营暴乱。
当然,一直以来,刘旸顾虑的绝不是简单的刑徒营乱,那并不容易成事,而是担心牵一发而动全身,怕与地方积弊勾连爆发,蜀乱已经给了一个极其深刻的教训。
而通过对刑徒营的改革处置,王玄真这个特务头子也终于获得了刘旸的信任,至少肯定了他的能力。
这是一个干才,不仅能到位地领会上意,做事雷厉风行,却也不失灵活。也就能理解,当年在其叔父王寅武倒台之后,没几年,世祖便又让此人担任武德使,这可是一个有“政治缺陷”的人。
“你在武德司效力二十五载,一向勤勉,克己奉公,朝廷也一直没有进行多大犒赏!”殿内,看着王玄真,刘旸缓缓道:“朕赐伱钱五十万、锦缎百匹、御马两匹、御用瓷器一套,另加特进!”
“臣拜谢陛下隆恩!”闻言,王玄真当即跪下,再稽首谢恩。
皇帝赏赐的这点东西,于权贵之间而言,实在不算什么,但是重点显然不在物质上,而皇帝的认可与态度,这才是长久富贵荣华的保证。
刘旸则继续道:“放你这样一个干才赋闲,朕都觉得可惜。你也歇得够久了,该出来为朝廷效力了!”
一听这话,即便城府深如王玄真也不由心头泛喜,再没有比官职与权力更实在的东西,因此,再叩首,一副死心塌地的模样:“陛下但有所命,臣在所不辞!”
对其表态,刘旸脸上没有丝毫笑意,说道:“江南道布政使樊知古辞世了,你去江南接任!”
闻言,王玄真不由愕然,他怎么也没想到,刘旸竟然会安排他这样的差事。但旋即,便是狂喜,且不提江南道在大汉经济版图上日益凸显的重要地位,就从武德使到布政使这种身份的转变,其中蕴含的恩典与机遇,就不是旁人所能理解的。
若说对刘旸一点怨气也没有,那是扯淡,王玄真又不是什么圣人,但就在此时此刻,他“忠诚度”几乎瞬间点满。
不过,强大的心理素质让王玄真表现得很克制,叩请道:“陛下以如此重任相托,臣感激不尽,只是臣才德浅薄,恐难当重任。何况,臣若履任,只怕朝中非议大起,徒令陛下为难”
“故作谦辞的话就不要在朕面前多说了!”听其言,刘旸略显强势地道:“你若没有这个能力,朕也不会用你!至于朝廷非议,朕是否会为难,那是朕的事情,与你无干!
去江南,也不是让你去享受那里的风花雪月!江南乃东南之盛会,漕运之起点,对国家之重朕就不多讲了。
如今,朝廷多项改革,仍以吏治为先,并且由全面铺开,改为针对改革,江南道便是重点整治地区。
对于江南道的情况,你在武德司时,恐怕了解得也不少。贪腐哪里都会有,只是富裕的地方更加容易罢了,你去江南道,替朕把前面几年朝廷未能顾及到的地方,再仔细清理一遍。
吏治、法治,还是得不断刷新才行!另外,江南道的商业日益繁荣了,商税在逐年增加,但官商、权钱勾结的行为也是日益猖獗。
民间因为商业之争,聚众械斗,杀人害民的情况,更是层出不穷,严重阻碍商业秩序的正常运转,干扰士民百姓的安定生活,必须予以严惩
尤其是上海县那边,朕听民间传闻,说上海商人多,商品多,松江底的沉尸也多。能够传出这样的说法,朕不相信是毫无根据的,其中必有弊症,还有苏秀二州之间的矛盾,都给朕好生整顿。
朕再给你三年时间,三年之后,朕要看到成效!”
皇帝都这般说了,王玄真自然也不再故作矜持,当即拜倒,又是一番立誓保证,定然尽忠职守,整顿江南乱象,不负陛下托付与信任云云。
而可以想见的,对王玄真的任命宣布之后,朝堂之上是何等反应,轩然大波,一片哗然。自上而下,几乎没有不表示反对抑或异议的,对于各路人马来说,不只是江南道这么一个肥缺没了,更重要的,还是王玄真的出身因素。
什么时候,武德司的鹰犬爪牙,也能衣冠博戴,堂而皇之出现在大汉朝堂,受封疆之任,与众多贤并列为伍。
然而,不管争议有多大,皇帝诏命已下,都不容更改,刘旸也没有收回成命的意思,再多的不满,都得生生憋回肚子里去。
而整个过程中,有一个人则稍显尴尬,那便是宰臣、吏部尚书慕容德丰。不管是从哪个立场来讲,慕容德丰都是反对王玄真江南道布政使之任,但是从头至尾,他都没有真正的发言权,皇帝甚至无视他的意见。
或许只是单纯的对事不对人,但对于一个吏部天官来说,即便只是个例,也绝对不能放松警惕,倘若连人事组织的权力都弱化了,那就相当于他这个宰相最重的权威被削弱了,不是一个好兆头。
雍熙五年冬十月,大汉南疆,偏远的安南道,发生了一件大事,真腊军队于十月初三突然犯境,攻破边境小城邑文阳,又东渡罗伦江,克日落县。
至十月十五日,真腊军队已经攻破雾湿岭,侵袭安南道南部沿海地带,攻略驩州,几乎从陆上将安南道与南部州县及林邑国截断。
同时,在安南中北部地区,又洞蛮部民连叛,祸及州县,其中有诸多土著部族酋长,长期不满大汉的统治,如今纷纷举乱,背后显然也有真腊过的策动。
这真腊,竟是失了智一般,彻底与大汉杠上了
对于真腊国突然之犯境,朝廷这边自然是震怒不已,没有多少异议,朝堂之上迅速达成共识,必须要严厉打击。多少年了,从来只有大汉去打别人,何来外国主动挑衅,还是中南半岛上的“蛮夷”国度。
雍熙时代的大汉虽然致力于内,然一旦遭到外部入寇,那战争机器也能迅速开动起来。
打是一定要打的,但如何打,派谁打,打到什么程度,却还经过了一番细致的讨论。区区真腊,还不值得大汉过于重视,只是因为其悍然挑衅,一下子将朝堂的目光吸引了。
因为在议定平叛人选时,有一个人主动请缨了,皇长子、汝阳郡公刘文涣,倘若与夺嫡事务联系起来,那么即便只是西南边陲的一场“小冲突”,也能变成朝堂上的大事,成为各派势力的角力场。
慕容氏那一派人,当然是坚决反对此事,理由很简单,兵者国之大事,不可不察,皇长子并无领军之经验,且西南小乱,遣一良将即可,何需让千金之子,坐于垂堂
与之针锋相对,赵氏自是努力争取,有另外一套说辞,刘文涣有过安西之行,又在军中观摩历练过,至于经验的缺失,则一上将辅助即可。另一方面,有皇长子统帅出征,也能鼓舞士气,表明朝廷对安南的重视。
两派人马各执己见,声势之大,仿佛又要重现雍熙元年那场激烈的争储风波。而这种以军国大事作为争储战场的行为,显然惹恼了皇帝,一番霹雳板子下来,两方再度消停了。
不过,对于刘文涣主动请缨,前往安南平叛却敌,刘旸在经过一番仔细的斟酌后,最终决定,让刘文涣去试一试。或许,刘旸是想到了当年世祖让他上战场、做统帅的故事。
雍熙五年冬十月二十,皇帝下诏,以皇长子、汝阳郡公为征南大元帅,调集云南、两广、安南四道五万大军,以制真腊之乱。
随着这道诏命的下达,在雍熙五年的这个冬季,几乎整个中南半岛都陷入到战火纷飞的动荡状态之中,因为不仅仅是朝廷与真腊国之间的角力,周遭的林邑、临海诸封国,乃至正在抵抗刘文海入侵,以及已然被灭的直通国余孽,都参与了进去。
基本可以分为两大阵营,其一自是大汉,其二则是以真腊为盟主的中南半岛土著邦国。
甚至于,随着时间的推移,动荡甚至蔓延到南洋,至少齐王刘昀的北金洲是起了数次土著叛乱。
“寇准,平心而论,朕是真不怎么喜欢你!”垂拱殿中,刘旸冷冷地盯着跪伏在御前的襄州知州寇准。
自从元年那场政治投机,寇准也基本在襄州度过一整个任期了,此番回朝述职,其他部司基本都过关了,也接受了几名宰相的察问,偏偏在皇帝这里,被晾了几日。
如今方陛见,就面对皇帝这样的发言,即便是寇准,也不由心惊胆战,叩首不已:“臣惶恐!”
“你可知道为什么?”刘旸淡淡地问道。
寇准深深地低下头,道:“臣才浅德薄,不堪入圣人之目!”
“呵呵!人皆有长短,朕岂以此好恶?”刘旸嗤笑了一声,道:“而况,你寇准若是才干不足,朕岂会同意以你为襄州知州。朕听了你的考核汇报,襄州五年,一改积弊,政通人和,路不拾遗,这是庸才能做到的?”
“总是你这个人,机心太重,胆子又太大!”刘旸感慨着说道:“朕是既欣赏你的刚直果断,敢于任事,又厌恶你不知分寸,得寸进尺!”
“臣惶恐!”寇准再拜,嘴上身体都是这般表现,但心里究竟如何想,实在难为人知。
而刘旸却没有与之多探讨的意思,直接道:“关于你下一步任命,想来你也听说了,不用惊奇,就是安南道,同时兼任南征大军粮料使。
安南有今日之乱,固然有真腊突袭之原因,但当地军政职吏长久以来的懈怠,失了警惕,也是重要原因。
你素来雷厉风行,朕希望你到任之后,能给安南带去一股新风,还大汉南天一片安宁永固.”
“陛下信重,臣唯有结草衔环以报。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臣必不负陛下所托!”当最后的任命落实下来,寇准狠狠地叩头道。
雍熙五年冬,37岁的寇准,成为了大汉最年轻的布政使,即便只是安南道这等大汉最末流的道司。
www.bq46.cc。m.bq46.cc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hzbad.com/xs/1/1168/3855453.html,手机用户请浏览:m.hzbad.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